重读徂徕集翻译及注释

我欲哭石子,夜开徂徕编。

译文: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

注释:  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眇:瞎子。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开编未及读,涕泗已涟涟。

译文:  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铜钟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勉尽三四章,收泪辄忻懽。

译文: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轼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那么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使它自己到来!

注释:  苏子:苏轼自称。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切切善恶戒,丁宁仁义言。

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注释:  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如弭子谈论,疑子立我前。

译文: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做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写《日喻》来勉励他。

注释:  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代。

乃知长在世,谁谓已沉泉。

译文:参考资料:

昔也人事乖,相从常苦艰。

译文:1、周艳生.文言文阅读四则.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7年Z2期.

今而每思子,开卷子在颜。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

金可烁而销,玉可碎非坚。

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

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

或落於四夷,或藏在深山。

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

人生一世中,长短无百年。

无穷在其後,万世在其先。

得长多几何,得短未足怜。

惟彼不可朽,名声文行然。

谗诬不须辨,亦止百年间。

百年後来者,憎爱不相缘。

公议然後出,自然见媸妍。

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

後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

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

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於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询求子世家,恨子儿女顽。

经岁不见报,有辞未能铨。

忽开子遗文,使我心已宽。

子道自能久,吾言岂须镌。